今天將往西側沿著走Mosel河走,到Cochem觀光,
最後再搭一小段船後轉乘火車回來。
早餐好吃,水果種類很多。
餐後搭乘火車出發前往Cochem。
光是搭火車的景色就比萊茵河好看很多。
今天是星期六,一出車站發現滿滿都是人。
Cochem的車站建築很有特色,是德國傳統的半木結構房屋。
Mosel河只要有橋梁的鎮都是雙邊同一個鎮。
沒有橋樑的話是單側。和萊茵河兩側村鎮相望的情況不同。
我們沿著河岸慢慢散步到Reichsburg Cochem城堡。
跟萊茵河完完全全不同感覺的景色。
這邊整體感覺平靜,優雅。
越往中心走,人越多。
在橋旁和只有一隻的天鵝玩耍一下。
右側的塔樓是St. Martin教堂。天主教的教堂。
裡面的彩繪玻璃很鮮豔,很漂亮。但我們沒進去參觀。
左側山丘上是我們的目的地。
繞道中心區裡逛逛。
可怕的人數,每家餐廳和cafe全部爆滿。
接著我們走到了城堡的山腳下。
沿路試葡萄園。不會很難爬,城門口就在左側,一個S型就能抵達。
一抵達城門附近馬上能看到經典的Mosel河景色和Cochem鎮景。
Cochem目前人口有5千多人。最早在凱爾特人和羅馬人的時代就已經有人在這裡定居。
它首次出現在文獻是西元886年以Villa cuchema這個名稱。往後經過無數次改名,
一直到18世紀時的Cocheim才定了下來。
1294年神聖羅馬帝國國王阿道夫將這塊地抵押給特里爾大主教。
於是這個區域成為特里爾選帝侯領地。
說到選帝侯,就要提一下這個很古早就有的特殊選舉制度。
西元962-1806年德國這個區域是神聖羅馬帝國的統治時期。
神聖羅馬帝國版圖最大的時候大約是現今的德國荷蘭瑞士全境,
外加奧地利、捷克、義大利個一半的國土。還有少部分的法國東部。
當時這個帝國的國王是透過選帝侯這個特殊稱謂的的區域領主選出來的。
國王不是世襲制,而這些選帝侯則是世襲制的。
他們有相當大的獨立權。貨幣、稅收、司法和外交都有獨立自主權。
算是線在德國聯邦政府的前身。
當時共有3位神職選帝侯和4位世俗選帝侯。
從萊茵河到Mosel河這整個區域幾乎都是特里爾大主教的領地。
最後神聖羅馬帝國瓦解後被奧匈帝國和普魯士取代。
城堡裡在舉辦婚禮。難怪人多得不像話。
一旁的欄杆尾端造型非常有趣。
這座"帝王城堡"是在11世紀時為了守護領土及收取船隻通行費建造的。
德意志的皇帝曾經在這裡居住。
在1689年大同盟戰爭時被法軍摧毀。後來19世紀末由一位德國商人買下,
以新歌德式風格修建。所以這座城堡已經不是最初的樣貌了。
主角新郎新娘搭著敞篷車出場!
看了一下葡萄園,這邊種植的是黑葡萄。所以出產的是紅酒。
這邊出產的酒與萊茵河峽谷區品種一樣。無論是白酒或紅酒。
下山回到鎮上。在仔細逛一下。
Cochem鎮裡許多建築都是德國傳統的半木結構房屋。
覺得這種房子的特色就像Excel加粗體外框線那樣XD
每一棟都不同。
這邊也有舊城的觀光列車。
車體高度剛剛好通過橋下。但看起來相當接近,頗危險。
在大橋不遠處有一面瓷磚牆Kachelwand。單純只是裝置藝術而已。
我們在鎮上一家肉舖買烤好的德國豬腳野餐。
走回河畔步道,我們要去碼頭搭船回程。
本來想搭到Treis-Karden這個鎮走走,但是又想體驗通過水閘門時的水道水位調整。
最後決定搭至Moselkern。Treis-Karden明天早上再去。
假日的船班看起來更像難民船了...
幸好我們回程的船班人不多。
掰囉~美麗的小鎮。
這條河的遊河純粹欣賞河景。不像萊茵河那有那麼多的城堡作為目標。
但我覺得景色比萊茵河好很多。就看想欣賞風景或是看歷史建築吧。
兩邊是完全不同的風格玩法。
在上層甲板找了座位坐下欣賞風景。今天陽光普照,天氣很好,很舒適。
外國人人手一杯酒或飲料乾了在乾。一直跑上跑下買續杯。
到了我們本來要前往的小鎮Treis-Karden。
他是一個雙子鎮,類似巴伐利亞的Garmisch-Partenkirchen那樣。
所以碼頭的牌子只有Treis。
過了這裡,就來到了調整水位的水閘處了。
位置大約為Müden這個小村鎮旁。
可以看到這邊水位非常窄且高,所以船體快跟陸地一樣高度了。
我們和另一艘船一起排隊待水位調整。
船員會用繩索將船體固定在一旁牆上的孔中。接著水位開始下降。
像浴缸栓子拔掉放水那樣。
最後到達相片中的高度後就能繼續航行了。
過程約15-20分鐘,還滿浪費時間的XD
但的確是難得的體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