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程中的最後一個景點,這個景點是安排的時候很晚才決定的。
它在台灣是個冷門的景點,但是這裡有著兩個強大的別稱。
今天看起來也是個爛天氣的一天。
先搭車前往Jenbach,我喜歡把這裡叫做鹽巴河XDD
Jenbach市人口約7100人,是一個礦業起身的城市。
在最早的紀錄中,這個城市的名稱是Ymbach。
這個城市的名稱由來有兩派說法。第一種是Jenseits des Baches的縮寫,代表著小溪的彼岸。
另一派說法是名稱改自Umbach。代表在小溪周圍。
這個城市的確是建立在好幾條小溪之間。
除了Inn河外,還有Kasbach等好幾條小溪和支流流經城市中間,一直延伸到Achensee。
這個城市在二戰末期1945年時火車站附近曾被31噸炸藥轟炸,為了阻止鐵路運輸物資。
在這邊我們轉乘私鐵Achenseebahn的蒸汽火車前往Achensee,國鐵券不可用。
這是齒軌型的蒸汽火車。
下了車,我們開始在湖邊的步道漫遊。
能見度很差,但幸好沒下雨。
縱使這樣的天氣,這裡的遊客還是不少,幾乎都是歐洲人前來。
Achensee有兩個別稱。Tyrolean Sea和Fjord of the Alps。
因為它的面積是Tyrol邦裡的湖最大的,所以被稱為Tyrol之海。
而後者是阿爾卑斯山的峽灣。這個我不知道由來,
但是我當時在那邊真的覺得這個湖的某些角度是很有峽灣風格的景色。
那種整體的感覺就像真的在峽灣一樣。而且當時我還不知道它有這個稱號。
在湖畔步道上,當地為了怕走路的人無聊,所以做了些裝置藝術。
上面放的是一些德國以及當地的詩歌、民謠。讓人走過去靠近看的時候以那個角度欣賞湖景。
以現在的技術,應該會放上QR-code可以掃描聽音樂吧!
這個湖環湖有將近22公里,我們走的是Seespitz(火車下車的地方)到Pertisau村莊的這一小段。
步道非常平穩、寬敞好走。
這裡也是我們全行程裡看到最符合心目中秋天景色的地方。
如果是在好天氣前來,應該會得到非常漂亮的水色。
紅黃葉加上特殊色彩的湖。周圍阿爾卑斯山脈的溪水注入。
讓這個湖的水色是那種藍綠色之間的顏色。
雖然陰天看不出來...
非常喜歡這條步道,這裡是奧地利行程中和Gosausee併列推薦的地方。
Achensee原先是St. Georgenberg-Fiecht修道院的私家財產。
後來在1919年被Innsbruck的哈布斯堡王朝大公Archduke Siegmund買下,
作為皇家魚場和休閒區域。
能見度似乎變高了一些。
我們也即將抵達Pertisau。
Pertisau是個很小的傳統阿爾卑斯山型態村子。
但這邊的旅遊業相當發達,它的一旁是冬天的滑雪中心。
不管是水上活動或是登山健行,都可以這裡當作據點出發。
這個湖的周圍總共(只)有三座城市/村鎮。
分別是來的時候下火車南端的Maurach和北側是中心離湖有一點點距離的Achenkirch。
以及西南側的Pertisau。
最後,逐漸放晴下,可以稍微看到湖水原有的顏色了。
但很可惜的是,我們必須搭車回程了。
在Pertisau搭公車回Jenbach火車站。
很棒的地方,不知道什麼時候還能在好天氣時再走一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