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好了目的地後,接下來當然要選擇景點。
但其實這兩者是同時進行的吧! 應該是有了想去的景點才決定目的地,接著再挑選更多景點。
而第三篇是選擇景點還是選擇住宿,就因人而異了。
但應該比較少人像我是住宿優先於景點的。
在選擇景點之前,如果交通自駕和搭乘大眾運輸都無所謂的話,可以先選擇景點。
但如果確定不要自駕,那景點的選擇就要優先考慮到達景點的方式。
往後我的說明都會預設用非自駕的方式,畢竟這是我實際的旅遊交通方式。
景點的選擇需要先確定自己想去什麼樣子的景點,或是自己旅行的目的。
例如:目的是全部知名的景點,目的是打卡上傳很上鏡的景點,目的是休閒人少的地方。
這些都要考量。畢竟自助旅行的優勢就是自由選擇要去的景點。
像我的話,從我的遊記應該不難發現全部都有水的地方。不是湖就是海不然就是瀑布。
就算去爬山我也是為了看山上的湖去的。最好人少。但地方夠大也還能接受。
厭惡單純拍一張照的打卡式景點。不喜歡去室內博物館。市區觀光看舊城也沒太大興趣。
建築類的路過拍一張就走。越大自然的景點越好,但公園和花園也喜歡。
就算再有名的景點不符喜好我也可以捨去。
在這樣的選擇下讓我的行程成為那樣的風貌。
在完全沒有頭緒的時候,我建議可以去看旅行社的團體行程。
畢竟旅行社列出的行程都一定是知名大景點。
再來可以朝網路搜尋別人的遊記或照片去找景點的方向。
接著是很重要的一個步驟。
把景點在地圖上標出來,看那些景點的位置分布。
比較大的國家可能在這邊會發現景點天南地北無敵遠。
看好分布情況後大致上就能知道自己要去旅遊的區域。
在這些區域裡找到合適的住宿地點。這個留到下篇再寫。
基本上我會把住宿、交通、景點的型態分成兩種。
定點放射狀玩法和邊玩邊移動玩法。
如果標在地圖上後發現大量的景點位於同一區域,而且各方位都有,
那就適合住在那區域的其中一個地方定點玩。
如果景點分散各區域,就比較適合邊玩邊移動住宿點的玩法。
定點放射狀玩法還有個優勢是,住在同一個地方天數多,可以根據天氣更改那幾天的行程。
缺點則是比較適合天數長的旅客以及在交通上花費的金錢和時間都較多。
邊玩邊移動的玩法優勢是省時,在玩的同時消耗交通的時間,不用再額外花交通成本。
缺點是對天氣沒有掌控權以及行李常常很累贅。
不用整個旅程只採用一種玩法,可以混搭使用。
決定好了以後如果還有剩餘天數、時間。我們要來找更多的景點。
就算沒剩餘時間也可以找找備案用景點。
這個時候我會推薦用Tripadvisor。使用住宿的城市或是景點所在的城市搜尋,
去看那周遭還有哪些熱門景點是原本不知道的。
也可以在Google地圖上直接看附近區域有哪些景點可以去。
景點不嫌多,有興趣的全部都先標出來。
等住宿決定好再根據交通一起篩選。
到這一步就完成了景點的初步選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